【文化大學/ 行銷研究所 張威龍老師 專欄】
管理講堂/ 順耳忠言 更有力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.
歷史上直言敢諫最著名人物要數唐太宗時期的魏徵了,但是看一下魏徵諫言的過程,就會覺得他雖然是出於好意,但不懂得給皇帝留面子。
.
宋太宗時期的寇准,就聰明多了,他敢在金殿上拽皇帝的衣角,更敢拿鞭子抽皇帝,卻被皇帝喜歡得不得了。宋太宗說得寇准猶如唐太宗得魏徵,但寇准卻沒有魏徵那般淒慘的下場。
.
有一次寇准在朝堂上大膽進諫,自古忠言逆耳,宋太宗氣得坐立不安,惱怒不已。沒等寇准把話說完,就起身往後宮走去,誰知寇准急忙上前,拽住太宗的衣角,勸太宗把話聽完。太宗哭笑不得,只好穩住情緒聽寇准把話說完。正是這件事,讓太宗對寇准青眼有加,遂讚道:「朕得寇准,猶文皇之得魏徵也。」
.
又有一次,太宗提起「儲君」之事。這是太宗的心病,無人敢提,曾有位大臣提出此事,被太宗貶到嶺南去。而此次太宗主動提出此事,可見對寇准的信任。
.
寇准也是心知肚明,太宗是以「皇弟」身分繼承大統,且太祖之死又有「燭影斧聲」之說——人們認為是太宗弒兄繼位。其中涉及諸多因素,稍有不慎,便可引來殺身之禍。
.
寇准思來想去,便說道:「陛下為天下擇君,謀及婦人、中官,不可也;謀及近臣,不可也;唯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者。」太宗聞言屏退左右,湊到寇准近前,問道:「襄王怎麼樣?」寇准立即跪拜道:「知子莫若父,聖慮既以為可,願即決定。」太宗心裡怎麼想的,寇准心中有數,所以就順水推舟,請太宗立即決定立襄王為儲。
.
同為諫官,魏徵為何不如寇准呢?這緣於寇准在諫言時講究科學的方法。他懂得什麼時候該說,什麼時候不該說,說的時候用什麼方式表達,不能說的時候用什麼方式表達。
.
現實生活中,有些人常會抱怨待遇不公,自己懷才不遇,其實這是在逃避,為自己的無能在找藉口。有個性的人,不同流合汙也是每一個人應該追求的美德,但是遠離和杜絕這些都不是上策,最智慧的做法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去改變這種狀態亦即將忠言「逆耳」轉變成「順耳」。
.
當上司、同事有錯時,可以直言指出,可以委婉暗示,也可以借機提醒,但需要區分場合。公開場合的時候,如果是原則性的錯誤,可以委婉暗示,都是內部人員的時候,可以借機提醒,當然也可以在私下裡直接了當地指出其錯誤。這些都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,需要掌握的處事之道。
.
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法,具體實踐還需要在實際交往中,先瞭解對方的各方面因素,再做決定。
.
但是,置之不理,放任不管,甚至是同流合汙絕不是可取的行為,即便這樣可以和主管、同事打成一片,成為「生死同盟」,但卻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。因為歷史上這樣的案例太多。只有營造一個和諧、向上的氛圍,彼此互助互勵、共同進步,才能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.
忠言之所以逆耳,是因為指出對方的不足,觸到了對方的痛點,人們之所以進忠言,是因為不希望對方執迷不悟、一錯再錯。
.
這種情況下,如果採取的方式不當,會讓對方對我們恨上加恨,而如果懂得挑選時機、場合,注意分寸,就會讓對方對我們另眼相看,感恩稱謝。
.
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,一句順耳的忠言,抵得上贈他千金。此可提供職場上無論是對待下屬,同事相處或面對上司的參考,但不能只是知,必須不斷地去行。
.
💪 #文化大學 #行銷所 師資陣容最堅強
0 意見:
張貼留言